戏曲知识基本常识
#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燕赵腔调点亮“北方戏窝子”#
戏曲
作为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
千百年来一直深受
大家的喜爱
不少人随口都能哼唱上几句
不过,有些戏曲知识
只有“真戏迷”才真正了解
一起来看看吧
戏曲中的
“跌份儿”
可不是丢面子
生活中我们管丢面子、失身份叫“跌份儿”,有的时候也说成“丢份儿”。而戏曲行业里,“跌份儿”可是跟演员的工资有关。
旧时的戏曲行业和其他服务行业里,人们的收入是不按工资计算的。当时采取的工资发放制度为:总收入分成份儿,按职位人头发放。以戏班子为例,通常班主和头牌拿大份,其他成员按照职位类别、人头等条件拿份子,有的人可以拿到几份,有的人甚至只能拿到半份。后来,在戏剧、服务行业中,便流行起一种说法:得到足份儿的“工资”便是“够份儿”;没拿到足份的“工资”便是“不够份儿”。
同种行业之间,必然存在份大份小,身份地位通过所拿份子便一目了然。所以,“份儿”也就成了身份地位,甚至是面子的象征。那些能够拿到足份“工资”的人,如果“工资”涨了,人们便称之为“拔份儿”;如果“工资”降了,那就意味着“跌份儿”了。
戏曲中的“叫板”
不是向人发出挑战
生活中,人们喜欢把向人发出挑战称为“叫板”。戏曲中的“叫板”指的是演员以一定的唱腔示意司鼓,下面的唱段是什么节奏的板式。叫板通常用在戏曲中的慢板、二六板、箭板、滚板等板式中,它的曲调以散板为主,为了能够使表演更加艺术,演员在道白的最后一句上运用叫板的方法,或以语气示意,或用动作唱腔示意,司鼓铜器便会转奏出下一唱段的板式。就是因为这样,人们才会将叫板引出下文、挑出新板式的意义引申为挑衅或挑战。
小生不都是男孩子
反而女孩子居多
戏曲中的小生,多数为青少年男子,多为娃娃生、穷生、扇子生、纱帽生、翎子生等。小生的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都是比较清秀、英俊。“女小生”则是由女性演员扮演的“小生”角色,通俗地讲也就是“女扮男装”在传统戏曲表演中的一种体现。
五胡十六国时期,参军戏兴起,就有女性演员专门扮演被戏弄的参军和戏弄者仓鹘两种角色。唐代时民风开放,渐渐出现了女演员反串男演员的“名角”,如“善弄《陆参军》,歌声彻云”的刘采春。随着戏曲的成熟和发展,宋元以后大开男女合演的风气,男女兼重,形成了灿若群星的女性戏曲演员群体。
戏曲中的“圆场”
可不需要你来救
在我们生活中,我们常见到“打圆场”这一场面,“打圆场”是从善意的出发,以特定的话语去缓和紧张气氛、调节人际关系的一种语言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戏曲中的“圆场”可不是这哦!
在戏曲中,圆场是戏曲表演的动作形式,演员在舞台上所走的路线呈圆圈形,周而复始,称为圆场。圆场的速度多为由慢到快,因此又称跑圆场。圆场行进路线可分直线、横线、半弧圆、斜线、圆圈、s字形,横∞字形等几种。
北京的地方戏
可不是“京剧”
北京的地方戏是北京曲剧,北京曲剧是北京这座千年文化名城孕育而生的、真正属于北京的地方剧种,它的音乐唱腔是以单弦曲牌为基本音乐素材发展创作而成,道白以普通话为基础,突出北京语言的特色,具有浓郁的京腔京味儿。
北京曲剧的表演没有传统戏曲的程式化,而是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创作上尤以演绎清代和近代、现代的北京本土题材为长。
梨园行的“头儿”
可是一位皇帝呢
《梨园原》一书说:“逢梨园演戏,明皇(即唐玄宗)亦扮演登场,掩其本来面目。”其实,在唐明皇时代,戏曲尚未成熟,但唐明皇非常喜好音乐歌舞,并精通音律,他曾选坐部伎乐工三百人,在都城长安西北禁苑的梨园中教习法曲,另选宫女数百,居宜春院,一同学习,这些人号称“皇帝梨园弟子”。后代称戏曲艺人为“梨园弟子”,即是起源于此,所以就有着唐明皇就是梨园行的“头儿”之说。
中西结合的戏曲
并不是最近才有的
1937年创排的《锁麟囊》是部吸取了西洋歌剧元素,同时也是是四大名旦程砚秋的代表作。
一般来说,京剧唱词都是很规整七字一句或十字一句,但程砚秋要求翁偶虹写长短句。比如薛湘灵在花园一折中有如下唱词:“这也是老天爷一番教训,他叫我收余恨、免娇嗔、且自新、改性情,休恋逝水、苦海回身、早悟兰因。”在三让椅一折中又有这样的唱词:“在轿中只觉得天昏地暗,耳边厢,风声断,雨声喧,雷声乱,乐声阑珊,人声呐喊,都道是大雨倾天。”
这种句式,在传统京剧里是根本没有的。而程砚秋就依据文学描述和人物需要,创造出抑扬错落、疾徐有致的新腔,并把唱腔和身段融合在一起,使程式化表演装满了真实的人间情感和惊人美感。
细节决定地位的头面
茨菰叶在戏曲的舞台上作为一种身份的装饰细节,有很多时候是体现一个特定人物的形象特点。
所以,戴这个像极了机器人头上的小天线,这可不是为了信号好,而是表示落难穷苦及丧偶。
前四大须生
后四大须生
其实是7个人
前四大须生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后四大须生是:马连良、谭富英、杨宝森、奚啸伯。马连良即是前四大须生也是后四大须生!
昆曲的发源地
是江苏昆山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
它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太仓南码头,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热爱戏曲的人去探索。看完以上这些戏曲冷知识,您还知道哪些呢?欢迎各位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