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常识 >

犁牛之子指的是什么生肖(闲话牛文化)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7-31 09:46:14     编辑: 黑河日报

按中国传统的甲子纪年法,二○二一年迎来了农历辛丑年,丑对应的是十二生肖的第二位动物——牛。


在十二生肖中,牛是农耕时代人们最重要的动物朋友,而把野牛驯养为家畜是最了不起的事情。据传,最开始役使牛的人为夏代开国之君禹的父亲鲧,《周易·系辞下》中认为,人类完成了这艰巨的不可想象的工作,意义非常重大,“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因此,直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有些普通农民的最实际理想还是“二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据《周礼·地官·牧人》记载:“凡祭祀,贡其牺牲。”“牺牲”是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而“牺牷”是指祭祀用的纯色的全牛全羊等,为天子所用,诸侯只能用肥牛,用其卜得吉日就是“牲”,色纯为“牺”,体完为“牷”。人们现在称赞有本事的人会形容他很“牛”,也是来源于此。人们刚开始捉到牛,主要就是用于祭祀,先以围栏圈养起来,圈养天子和诸侯用的牛,就被称为“太牢”,后来关押人的监狱也被称为“牢”。捉到牛后开始养起来是“畜”,将要用于祭祀则称“牲”,“畜牲”后来便指家里饲养的可以带给自己利益的动物,也常指人类以外的动物。由于“牺牲”只用于祭祀,祭祀后扔掉太浪费,后来氏族首领伏羲开始把专用于祭祀而饲养的牛、羊、猪等作为人的食品烹制享用,因此,伏羲也被叫做“庖牺氏”,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中说:“取牺牲以充庖厨,以食天下,故号曰庖牺氏。”周代的酒器的腹部常刻画牛的形状,称“牺尊”。《诗经》中有“白牡骍刚,牺尊将将”的诗句,意思是公牛有白也有黄,牛形酒樽多漂亮。自此,牛成为人类的食物。“食物”的“物”原亦指杂色牛,《诗经·小雅·无羊》中就有“三十维物,尔牲则具。”主管养国家之牛的官员称为“牛人”,后改称“牛吏”,分配有专用的“牛田”。黑肚皮的牛为“牧”,后来养牛的场所也为“牧”,掌管牲畜的官员先后官名为“牧人”“牧夫”“牧正”,其后地方的州官也被称“牧司”“牧守”“牧伯”“牧宰”“牧师”等,三国时期的刘备早期就任过“徐州牧”“益州牧”的官职。

农耕社会与牛有关的词语特别多,“特别”的“特”原意就是指公牛,或是三岁的兽类,三岁牛也被称为“犙”,两岁的牛或体长的牛则叫“牬”,四岁的牛为“牭”;走兽的雌雄两性称为“牝牡”,都是“牛”字旁;在沙漠中行走的单峰驼古名为“牥牛”;母牛也名为“牯”,为“牸”,公牛也名为“犅”“牨”“累”;被阉割过的牛为“犍”“犗”;赤色的牛为“騂”,黑白杂毛的牛为“牻”,白色的牛为“犨”,黄白色的牛为“犥”,杂色的牛为“犁牛”,也有被叫做“荦”的,因领上有肉堆,也称“庸”,也称“犦”。相传犦牛抵触百兽,没有能招架得了的,所以古代金吾(仪仗)所用的兵器上往往刻有“犦牛”之形,站在第一排,以示威武,即“犦槊”,也作“犦矟”,唐诗中就有以“五侯恩泽不同年,叔侄朱门犦矟连”形容富贵荣华的;七尺长的大牛叫“犉”,黑唇,在巴中地区生活,重千斤的大牛为“犘”,也叫莽牛,西南一种长毛牦牛为“犛”,也称“犣”;岷山出“犪牛”,也称“犩牛”;一种背部隆起的野牛叫“犎牛”,“牦牛”与“犎牛”交合生的则为“犏牛”;力大的牛为“犌”,小的牛为“犊”,短足或体躯卑小的牛为“犤”,黑眼眶的牛为“牰”,黑耳朵的牛为“犚”,黑蹄子的牛为“犈”。

被驯服的牛,性情温顺,埋头苦干,造福万家,毫无奢求,宋代李纲的《病牛》就是最著名的一首赞美牛之精神的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宋人孔平仲的《禾熟》同样是歌颂牛崇高品格的:“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现代文豪鲁迅进一步深化了牛的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十二生肖中,牛是与人的生活联系最密切的一个,因此有关牛的成语特别多,可谓“壮气吞牛”“汗牛充栋”,有褒义,有贬义。

褒义的如形容气魄很大的“气吞牛斗”,形容洞察幽微的“犀照牛渚”,比喻帝王对臣民怀有恻隐之心的“齐王舍牛”,比喻爱护的“牛羊勿践”,穷士自求用世的“牛角之歌”,比喻人长得高大强壮的“牛高马大”,比喻技艺纯熟或谋划高明的“目无全牛”,比喻父虽不善却无损于其子贤明的“犁牛之子”,比喻贤臣出身微贱的“版筑饭牛”,慰劳作战的官兵要“椎牛飨士”,弄清楚事情真相要“问牛知马”,读书勤奋时“牛角挂书”,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时如“庖丁解牛”,大材小用时“牛鼎烹鸡”,初显身手时“牛刀小试”……

贬义的如孑然一身、孤立无援时会发“司马牛之叹”,思想方法狭窄时容易“钻牛角尖”,穷凶极恶的“椎牛发冢”,为人下属的“羞以牛后”,不合情理之事是“兔角牛翼”,微不足道乃“九牛一毛”,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做“牛蹄中鱼”,贤愚不分只好“牛骥同槽”,从事低贱之事乃“饭牛屠狗”,形形色色的坏人如“牛鬼蛇神”,各种各样凶恶的有“牛头马面”,才能低者“老牛破车”,弱小者“瘠牛羸豚”……

印度的宪法明文规定禁止屠宰奶牛,除了西孟邦与喀拉拉邦外,其他各地的法律还禁止杀任何牛。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与现实传统相互影响与结合,印度人保护老牛,发展到了极致就成为神牛崇拜。车来人往的城市大街上,老牛三五成群大摇大摆地游来逛去,有的干脆街心横卧,对周围事物不理不睬,一副怡然自得唯我独尊的样子,而往来的各种车辆、行人都躲着、绕着它们,牛,好像成为了城市的主人。

这样的生活,让万物之灵的人,也悠然神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