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岩茶的烘焙期时间,是不固定的,具体得看岩茶的焙火程度

《1》
此前的文章里,介绍到好的岩茶,往往要等到下半年才能登场。
并且越是核心山场的茶,焙火越是精致。
连带着,它们的上市时间也就越迟。
前不久,有茶友问到了这问题:
“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有多长?”
这, 可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毕竟,不同火功的岩茶,焙火时间要求各不相同。
甚至于,相同原料的茶,由于焙火程度的不同,最后出来的风味特点,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焙火,是形成武夷岩茶独有品质的关键。
今儿,就来好好介绍岩茶的火功。


《2》
第一类:走水焙
只经过“走水焙”的茶,没有真正意义上“吃到火”,所以不能算合格的武夷岩茶。
提到这,相信大伙儿们会好奇,到底什么是岩茶的“走水焙”?
岩茶焙火环节里,“走水焙”也就是初焙。
往往,岩茶的初焙是在不同温度下完成的。
初焙时,茶叶流水式的经过中高、低、高的焙窟,让干燥度达到六七成。
这个过程中,焙笼需要不断的往前移动,焙茶的师傅们要跟着不停地走动。
于是,武夷山当地的茶农们,就形象的把这个初焙的步骤,俗称“走水焙”。
由于岩茶初焙的目的在于干燥,并非是让岩茶“吃火”。
岩茶初焙的特点,在于速度快、工序流程紧张,需要在高温下短时间进行。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避免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损失。
所以,“走水焙”出现的岩茶,往往香得特别冲,香气横冲直撞,茶香太粗。
由于内质没有被炖出,所以这类型的茶,品质不稳定。
按照正常的岩茶火功来看,“走水焙”的岩茶,属于欠火茶,完全不合格。
那么,平常在喝茶时,该如何去分辨呢?
处于走水焙阶段的茶,干茶颜色上有带部分青绿色。
并且,用手去捻碎干茶,不好破碎成粉末状。而多是片状或者颗粒状的形态。
茶香闻起来较粗,仔细去闻还能发现里边,夹有青味或者其他杂味。
对新茶友来说,走水焙的茶会有很大的迷惑性。
这类型太过妖艳的香,并非武夷岩茶的真正香气!



《3》
第二类:轻火茶
轻火,用于精制茶的干燥阶段。
轻火茶,火功较低。
相对中火、足火来说,轻火岩茶的烘焙过程温度低(100℃),时间短(8-12h)。
往往,轻火烘焙出来的岩茶,保留较多茶叶内部的香气,比较适合大部分新茶友的口味。
毕竟,任凭是再没有喝茶经验的人,一开始喝到这样足够香的茶,也可以轻松接受。
轻火岩茶的特色,拥有不少鲜明特点:
其一,茶汤颜色金黄或黄色,略微淡;
其二,花香高扬,茶香清远、幽长;
其三,滋味鲜爽,汤感顺滑;
其四,叶底软亮鲜活,三红七绿特征明显;
其五,品种特征明显,但韵不足;
其六,不耐贮藏,容易返青。
综合来看,选择轻火岩茶时,“有花堪折直须折”,是最好的注解!
此外,武夷岩茶的品种里,有不少高香品种(金牡丹、奇兰、白鸡冠、黄玫瑰等),常用来焙轻火。
毕竟,这类型的岩茶品质,内部香气物质丰富,但不耐焙火。
如果将其火功焙高,茶汤滋味容易淡且苦涩,并且由于烤掉了香气,失去了自身最大的亮点。
所以,岩茶的制作里,又有“看茶做茶,看茶焙火”的讲究。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4》
第三类:中火茶
中火岩茶的特点,多为花果香明显。
从喝茶建议角度上看,中火岩茶适合有一定岩茶经验的茶友群体。
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00℃-120℃),时间(8-10h)。
往往,中火茶的特色上有不少亮点。
其一,香气浓郁,容易出现花果香;
其二,滋味醇厚顺滑,岩韵显;
其三,汤色橙黄;
其四,耐泡;
其五,叶底隐约可见三红七绿。
相比轻火,中火岩茶吃到的火更多,被炖出来的内质相应更多。
通过焙火,茶叶内部的香气物质可以变得更稳,更多的落入到汤水里。
从而,茶香表现更加悠扬沉稳。
并且,随着火功的增加,岩茶内含物质根据丰富,汤感滋味要更饱满醇厚。
相应的,耐泡程度同样可以增加。
但这有个重要的前提,在于焙火过程,得要文火慢炖,不能操之过急。



《5》
第四类:足火茶
足火岩茶,常适合水仙、铁罗汉、大红袍等传统耐火的品种。
往往,原料内质丰富的岩茶,更适合焙到中足火、足火等。
这样可以让岩茶内部的高沸点芳香物质,更好激发。
从而,制出来的岩茶成品,茶香特点更为成熟,果香明显。
滋味醇滑厚实,劲道感足。
适饮人群上,更适合具备一定喝茶段位和喝茶经验的茶友群体。
足火茶的焙火温度,一般温度控制在(120℃-130℃),时间是(6-8h)。
由于焙火程度增加,足火茶的特色又有不同的精彩:
其一,干茶乌润;
其二,滋味浓厚,耐泡;
其三,汤色橙红,或橙红明亮;
其四,香型成熟,多果香,挂壁香持久;
其五,叶底舒展后多见起泡点,俗称“蛤蟆背”;
其六,耐泡性好;
其七,耐贮藏。
岩茶的火功,并不是越高越好。
内质丰富的岩茶,焙到足火后,汤感风味更佳。
但,对于内质不足,山场不好的茶青,也有不少出现焙成足火的情况。
所以,大伙儿们在判断岩茶品质时,不能唯火功论好坏。



《6》
第五类:高火茶
高火茶,不提倡多喝。
其焙火温度,一般控制在(140-150℃),时间(6-8h)。
高火岩茶,部分干茶已经炭化,失去了活性。
并且,长时间的高温烘焙过后,茶叶内部的芳香物质挥发不少。
茶叶本身的品种特征不显,失去了本味。
可饮用价值不高,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
高火茶的特色,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辨:
其一,干茶条索多深褐色;
其二,容易出现焦火味;
其三,汤色多为深橙红色,或略带黑色,类似浓油赤酱;
其四,香气弱,滋味浓,苦涩多见;
其五,叶底硬挺,不易舒展,三红七绿特征不可见。
往往,原料品质越好的岩茶,越不会把火功焙得过高。
常用来制作高火茶的原料,通常存在一定的品质缺陷。
由于茶叶本身缺少香气和滋味亮点,所以需要用高火加以掩饰。
由于,碳火味重,滋味重,容易给部分喝茶经验不高的茶友,造成汤水醇厚浓郁的错觉。
其实不然,这类茶,往往无香无韵,品质风味乏善可陈。
高火茶,再往下焙,就常是病火茶。
往往,这类茶经历了过高,过急的焙火,出现了焙火失败。
导致出现干茶碳化,硬挺,完全就像烤焦的茶叶片,难以泡开。
这类型彻底焙坏的茶,好比是烤焦的肉,已经不适合饮用。


《7》
岩茶与火,关系渊源。
茶为君,火为臣。
岩茶的焙火,目的是为了品质而服务。
通过焙火,通过文火慢炖,让岩茶的整体品质不断提高。
一般岩茶的烘焙期时间,是不固定的。
具体得看岩茶的焙火程度,才能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