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期可以吃鱼肉吗,但2种鱼肉却不建议多吃,你家餐桌上有吗
“白酒杀不死虫子的,我再也不吃生鱼片了!”
吴先生躺在医院里,看着一条又一条的虫子从自己的身体里爬出来,这一场景让人头皮发麻。
吴先生是广西南宁人,当地有吃生鱼片的习惯,吴先生也非常喜欢这种“原汁原味”的感觉,每次都是一片生鱼片,一口白酒,觉得这样就能杀死寄生虫。
前段时间,吴先生因为身体不适,查出了肝癌,做手术的时候,医生发现他的肝爬满了虫子,也就是肝吸虫。
这种情况在当地并不算少见,为了确保手术效果和减少手术后感染的风险,医生在他的胆管里放置了引流管,让它成为肝吸虫的“专用通道”,手术后的吴先生连续几天都看到虫子爬出来进入引流袋,心里十分后怕。
其实90°C的热水,几秒钟就能杀死肝吸虫的幼虫,但是很多人却喜欢生吃的鲜美,殊不知高度白酒并不能杀死肝吸虫。
鱼肉是一种营养好物,从小我们就经常在饭桌上听长辈说“多吃点鱼肉,聪明!”,但是吃鱼肉也要掌握方法。
一、吃鱼肉变聪明?浙大新研究:鱼肉或可补脑子
鱼类中富含丰富Omega-3脂肪酸,这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有利于脑部发育,但是具体机制如何,一直没有人能详细解释。近日,我国的科学家就破解了这一秘密。
来自浙江大学和山东大学的联合研究团队,用时3年,成功利用原子分辨率水平解析了Omega-3鱼油受体信号机制。
研究人员表示,Omega-3鱼油受体响应不同配体的信号刺激时,可以介导多种下游效应G蛋白的信号通路,从而发挥多种益处。在激活Omega-3鱼油受体后,增加了一条偶联Gs蛋白指令,让Omega-3脂肪酸有益于人体代谢。
当然了,这个研究还需要理性的看待。鱼肉中含有的Omega-3脂肪酸对婴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等发育有促进作用,但并不等同于就会突破智商线变聪明,只是摄入充足的营养,可以帮助智力发育到正常水平,且这些物质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成年人的大脑发育更是微乎其微。
二、多吃鱼肉有好处,但是2种吃法却增加肝癌风险
不可否认,鱼肉天生拥有其营养优势——蛋白质高达15%—22%,且比起畜肉、禽肉更容易被消化。
鱼肉虽好,但以下2种吃法不推荐:
1、生吃
肝吸虫病是亚洲广泛流行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把肝吸虫列为一类致癌物,而感染肝吸虫主要与爱吃鱼生有关。
肝吸虫长10-25毫米,仅有“葵花籽”大小,它喜欢寄生于鲢鱼、胖头鱼、鲤鱼、青鱼等淡水鱼类身上。食客误食粘附有寄生虫的生鱼肉,肝吸虫就会随着寄生的鱼肉进入人体,在人体内褪去外囊,迅速长大,在肠道孵化、安家。
肝吸虫病表现为缓慢发病,成虫在胆管内大量繁殖,会导致胆管胆囊炎、胆石症等并引起多种并发症。长时间未进行干预,还可能会发展成肝胆肿瘤等。
2、腌制
腌制过的鱼,即中式咸鱼,在腌制过程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这种物质可在胃内结合,转化成亚硝胺,从而诱发肝癌、胃癌、食管癌等多种癌症发生。
三、鱼的这些部位,也要少吃
除了生鱼肉,鱼的这些地方,即便烹饪熟了,也可能会存在毒素,建议避免食用。
1、鱼胆
鱼胆中的胆盐、鲤醇化合物、氰化物、组织胺等,都具有毒性,食用后,可引起中毒者出现多器官功能损害,如肝区疼痛、腹胀、转氨酶等;肾功能表现为全身浮肿、腰背部胀痛、无尿;心血管损害,如心肌损伤、心律失常等。
2、鱼鳃
鱼鳃是鱼类重要的呼吸器官,这个部位容易被有害物质污染,尤其是深海鱼类,食用后,可能会引起重金属中毒。
鱼肉虽然对身体有益,但它毕竟是食材,对人体的作用有限。若想仅通过鱼肉就达到益智目的,显然不科学。对于鱼肉应辩证看待,适量食用即可,食用过多,反而会对消化系统造成负担,功不抵过。尤其不要吃生的鱼以及腌制的鱼,可能会给身体埋下癌症的导火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