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日的由来的故事(你知道正月初一春节来历吗?)
今天,我们说过年就是过春节,但在古时候过年则没有过春节一说,而是说过元旦节,不过彼元旦非今日之元旦。
“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叫法时间并不很长。中华民国成立后,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宣布废除阴历,改用阳历,从此“元旦”变成了公历1月1日的节日名称。但是多年沿袭的习惯,新历和旧历计日的冲突,尤其是对传统节日带来的不便让民众颇多怨言。
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顺应民意,时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提请:
将阴历元旦定为春节,
端午定为夏节,
中秋定为秋节,
冬至定为冬节。
每到四节,民众休息,公务人员放假。
袁世凯经过慎重考虑,批准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定为全国性节日,从1914年开始执行。
自此,“春节”就取代“元旦”成了过年的代名词,一直延续到今日。
我们也早习惯了阳历年首为元旦、阴历正月初一为春节的并存格局。
一年后,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公愤,很多反袁人士以人推物,连“春节”也很无辜地遭到了抵制。孙中山在袁世凯死了8年之后,还提出废除“春节”的建议,后不了了之。
在他之后,蒋介石禁止老百姓过春节,也许是受孙中山的影响。蒋介石明文禁止过春节,老百姓不认账
1928年年底,在打败北洋政府后,为打破旧习俗旧文化,革新百姓精神,蒋介石亲自签发通告,提出从1929年1月1日起“废除旧历,禁过旧年”,严禁过春节,严禁诸如贴春联、燃爆竹、拜年等一切民俗活动。
在旧历年期间,商店必须正常营业,商人如果关门回家过年被查到要进行处罚;政府机关单位正常办公,学校团体也不得放假,如有违背者也要严厉制裁。1930年,国民政府还特意组织了一大批文坛政界名流,集中宣讲推行“国民历”的意义,并将之刊登于报纸上扩大影响。
只不过,名流的宣讲也没能让老百姓买账,国民政府的政令只是对政府机关、学校团体等公务单位起到了作用,对于民间却鞭长莫及,形成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的怪景象。据当年的《晨报》描述,北京在阳历元旦时,“除各公共机关门口结几块彩牌与停止办公几天外,社会上绝无什么表示为新年点缀的”,而到了春节,“群趋于行乐一途,燃放爆竹彻宵不绝,比之阳历新年实在热闹百倍”。
到了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蒋介石再也无暇顾及“新历”“旧历”的那些事儿了。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为了区分阳历和阴历两个“年”,又因一年二十四节气的“立春”恰在农历年的前后,故把阳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则称为“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