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常识 >

苏轼养生饮食那些事儿:“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

955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12-23 07:33:44     编辑: 文悦历史

苏轼是北宋文学最高成就的典型代表。他的诗题材丰富,养生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苏轼通过写诗,将医学、哲学和文学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既体现了他较高的医学素养,也表现出了他的“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诗词创作风格。后世关于苏轼的研究涉及各个方面,然而这些研究大多仍集中在他的贬谪诗、豪放诗上,而较少关注其有关养生的诗作。

苏轼是一代文豪,毫无疑问,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美食家之一。苏轼对于美食的乐趣首先在于吃,其次在于制作,他发明的东坡肉、东坡羹至今都广受欢迎。他喜爱美食,更注重食品的养生价值。《 盖公堂记》中说到“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充分肯定了饮食之于养生的功用。


东坡羹和东坡肉


《东坡志林》:“养生者, 不过慎起居饮食,节声色而已。节慎在未病之前,服药在已病之后。”

这体现苏轼对食疗养生的重视。苏轼写入诗中的养生饮食很多,这里主要介绍他的食粥养生之道。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了一篇《粥记》,称赞粥曰:“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

中医认为,粥易消化、健脾胃。晚上喝粥,效果尤其明显。既能补充一天耗损的元气,又容易消食,不会影响睡眠。

苏轼曾有书帖曰“夜饥甚,吴子野劝食白粥,云能推陈致新,利膈益胃。粥既快美,粥后一觉,妙不可言。”

白粥都有如此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更不用说与其他有营养的食材一起食用了。

黄鸡粥

五日一见花猪肉,十日一遇黄鸡粥。”

苏轼被贬海南,生活清苦,鲜有荤食,自是怀念黄鸡粥的美味。

二红饭

《延年秘录》记载:“食豆令人长肌肤, 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可见,豆粥有增强体质的功效。《东汉观记》中记载了秦汉时期人们以豆粥为主食。汉代,人们用淘米水和小豆煮粥,名为“甘豆羹”。苏轼被贬至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时,生活穷困,食物匮乏,只能将大米、小豆一起煮成食物,美其名曰“二红饭”。正是豆粥的营养价值,使得苏轼虽然一直生活窘迫,但即使年逾花甲却仍不显老态。

玉糁羹

莫将北海金齑鲙,轻比东坡玉糁羹。”此处的“玉糁”其实就是山药。

据《本草纲目》记载,山药“益气力,长肌肉,强阴。久服,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是一种兼具食用价值和养生价值的食材。

将玉糁与粥一起煮的背后有一个温情的故事。当年苏轼被贬官到海南,生活十分困苦。他的第三个儿子苏过体恤父亲年迈,身体不好,用滋补益气的山药烹制素羹,东坡吃着觉得颇合自已口味,即兴作诗一首

过儿忽出新意,以山薯作出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东坡玉糁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黄芪粥

黄芪作为很有名的一种中药药材,可以排毒利尿,强筋健骨,将其与粥一起食用,养生功效更是显著。“黄耆煮粥荐春盘” ,苏轼曾用黄芪煮粥,并且亲自证实了它的养生功效。

旦复疲甚, 食黄芪粥甚美”。

说明黄芪粥确实能够调理身体的状态。




这些养生诗是苏轼以我国传统养生的理念和方法为基础,经过自已的亲身实践加以检验,因此即使距离现在已有几千年,苏轼的养生思想仍然闪耀着它的光辉。虽然诗歌因篇幅短小,又讲究声律和谐,在阐述具体的养生理论上有一定局限性。但正因为诗歌特有的形式,能用短小的篇幅表达宏大的意象,反而能给平凡的事物蒙上艺术性的审美色彩。


这些养生诗歌独特之处首先在于,反映了苏轼积极向上、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情。他对接二连三的迫害、厄运,并没有一味逃避、消极厌世,也没有逆来顺受、任人摆布,而是用他天性里的乐观、旷达来面对人生中的诸多不如意。

他把儒、释、道三家思想与自身生活相结合,既有儒家的坚毅进取、也有道家的超然物外,更有佛家的圆融超脱。这使得他即使屡陷困境,依然能保持对生活、对文学的热情。

其次,将“养生”这一题材写入诗中体现了他“以文为诗”的诗歌创作理念。苏轼一生笔耕不辍,提倡以文为诗,不断拓展诗歌领域,使诗歌与散文一样能表达丰富的内容。在苏轼看来,诗歌不仅能用来写王官贵族、士大夫的闲情雅趣,也能描摹市井百态,养生这一题材的发掘就是最好的例子。自苏轼之后,街谈巷说,百姓茶余饭后谈论的家常话题被搬进了文人的诗歌中,文学变得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