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常识 >

江苏阜宁县属于哪个市(中国城池史——江苏 阜宁篇)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3 09:16:03     编辑: 吴钩斩月

阜宁,商周为九夷之地,春秋属吴,后属越,战国属楚。

西汉时,属古盐渎县(今盐城)。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置山阳郡,郡治山阳县(今淮安),阜宁之地属之。

隋唐之前,古阜宁为滨海之地,其地称为黄浦(浦为河流入海之地),易受海潮影响。唐大历二年(767年),淮南西道黜陟使李承修筑捍海堰(北自阜宁起)。捍海堰修筑后,极大的缓解了苏北沿海地区海患灾情,沿海之地遂得到开发,人口也日益增多。

庙湾西南为喻口(隋唐时称淤口),唐末,私盐贩出生的黄巢于盐城北部喻口镇筑土城(俗称巢城)屯兵以图谋广陵。

北宋景德年间时因真武庙建于河湾处(射阳河于此呈“M”型河湾),此地被称为庙子湾。

南宋绍定三年(1230),叛贼李全袭陷盐城县,使人“造浮桥于喻口,以便盐城往来”。绍熙五年(1194年),黄河夺淮入海,携带大量泥沙沉积于淮河出海口外,阜宁之西海岸线逐渐东移。

明代庙湾镇和喻口镇

明朝时,发展为庙湾镇,西南喻口古镇亦为苏北航运重镇。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倭寇占据崇明,以此为据点,进犯上海,为明军水师所败,退居海上。之后又进犯(南)通州、海门,复为驰援江北的唐顺之所败,于是倭寇退据庙湾的营寨固守。此时期,倭寇时常占据庙湾,百姓深受其害。

康熙年间淮安府庙湾营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倭寇又犯,漕抚李戴率百姓筑土城。城筑毕时,朝廷设军队驻守。至明末时,城毁。

清时设庙湾营。顺治年间海防同知两度修葺城墙城楼。康熙年间七年(1668年),郯城大地震(8.5级),又屡遭大水,城墙城楼塌毁。雍正十年(1732年),取物阜民丰,土地安宁之意设阜宁县,县治于庙湾城。乾隆四年(1739年),知县重修城墙,之后城垣屡有修葺。

道光年间阜宁县庙湾营

咸丰十年(1860年)捻军入境,大肆劫掠,各县争相筑围砦(栅栏、营垒)以做坚壁清野。阜宁先远离捻军故而未做防备,但是年捻军即攻克清江浦(淮阴),于是朝廷传令江北各县速造围砦,阜宁境内于是筑围砦数十处,同时于庙湾城外筑外城。同治元年(1862年),捻军攻入城内,劫掠后离去,外城尚未完工就遭毁败,自此城墙日益颓废,东西北三门也倾塌。

日本东亚同文书院大旅行途中所绘阜宁简图民国初年阜宁城厢图

阜宁城池大致复原

捻军撤退后,知县崔绳祖重修城池,修葺后城周七百二十五丈五尺,高二丈二尺,设城门五座:东门观海,大南门迎薰,小南门定海,西门靖淮,北门拱辰,城门均设城楼,南、北、西设三水关,敌台五座。又于城外筑翼城,东面自城东门以北起迤向东南至镇海院射阳河滨,西面自城西门以北迤向西南至大教场前射阳河滨。翼城为土城如两翼一般围护主城,东西各设一门(俗称东、西圩门),门设城楼。

国民政府陆军部所绘阜宁城周边

1923年,当地人民协议拆城,以城砖重修东西外城门楼,并于西门外建营房三座做为卫兵休息之所。城墙自此逐渐毁无。

阜宁为新四军于苏北解放的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