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常识 >

长城四大关隘之大境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4 09:32:12     编辑: 所思为何

大境门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建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一起并称为万里长城的四大雄关。万里长城的关口都以"关"、"口"称谓,只有张家口的大境门被称做"门",这也是万里长城中第一个称作"门"的关隘。大境门,自古作为扼守京都的北大门,连接边塞与内地的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大境门长城


大境门东侧沿山而上的长城


大境门西侧长城

大境门是条石基础的砖砌拱门,门墙高12米,底长13米,宽9米,有木质铁皮大门两扇。顶部为一平台,长12米,宽7.5米。外有1.7米高的垛口,内有0.8米高的女儿墙。墙体构筑厚实,在条石交界处还加装了铁条。

木门


条石缝隙的铁条


海波纹条石

相传,清康熙皇帝远征回归北京,夜经此地,曾露宿大境门外,后建卧龙亭和将军亭。大境门的门楣有察哈尔都统高维岳1927年书写的“大好河山”四个大字,字体苍劲壮观,为大境门的标志性景观。


大境门旁边还有一个西境门,也称小境门,该门修筑于明隆庆年间,比大境门还早。小境门“高,人不能骑马;宽,只能二马并行”,与南侧来远堡北门正对,关外人畜均由小境门控制,入关后人、畜分道,门洞两侧长城与堡墙形成东西各百米长的夹道,可以有效防止外敌入侵。

西境门

小境门内是来远堡,共同组成张家口大境门关这一相互依托的防御体系。来远堡是明隆庆五年(1571年)蒙明议和后逐渐形成的,先是 在长城上扒开个豁口,在豁口周围围了个土围子,作为马市的市圈。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宣府巡抚汪道亨在市圈基础上筑来远堡。

来远堡周长二里有余,城墙高三丈五尺,下以条石为基,四角各建城楼楼一座。堡开南、北、西三门,东临清水河,在河畔筑堤建坝,并在河中设水栅,形成完备的防卫屏障。堡内建有公署、营房、观市厅、司税房等,还建有八角亭一座,市井整齐。来远堡建筑平战兼顾,战争时期可固守,和平时期可互市。来远堡建成时,正值明廷与蒙古鞑靼部俺答汗之间实行“茶马互市”的和平时期,于是它便成了京西最大的互市之所。

来远堡遗址


来远堡北门


来远堡遗址


城墙夯土层




门内的车辙痕迹

来远堡西南门位于来远堡的西南角,坐东面西,门上有匾额,上题“永顺门”三字,是来远堡保存完好的一座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