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首页 > 常识 >

冒犯是什么意思(面对冒犯,我们怎么办?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8 08:16:14     编辑: 赵耀南律师

面对冒犯,我们怎么办?

这里所说之“冒犯”是指尚不构成违法犯罪但又深刻影响到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为。比如小区内遛狗不牵绳、楼道里垃圾到处扔、家门口停车堵大门、马路上开车随便别……等等等等,目光所及之处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但偏偏这些行为都还未在法律调整的范围之内,我们还无法拿起法律的武器来捍卫权益,捶胸顿足却无可奈何!

笔者日前即遭遇到了这种侵害:家门口正中央被一辆庞大的越野车堵住,进出艰难。好在车主就在附近,及时过来把车动了一动,我家车好歹开出去了。事情到这儿还算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但随后的事就让人气愤都不行了!我想车主既然过来了,顺便就把车换个地方停,彼此都不影响,也不麻烦,岂不两全其美。事实证明,我想得简单了,车主很蛮横,说我马上就走,就停一会儿,不肯挪车。我实在无法理解人家为什么如此理直气壮,难道就没有感觉到一丝丝理亏?但我是实在和他耗不起,虽满腔不甘却也只能灰溜溜走开,那情景真叫欲哭无泪啊!事后,我想了又想,还是不能说服自己,每每触及这个话题就感到无比委屈,至今天也如此!

从大的层面上看,道德和法律是调整社会秩序的两个基本工具,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道德从一个较低层面来约束人的行动,希望人自身的良知能够规范其行为,制约其恶行,使其符合普罗大众的普遍观感,即俗称之“公德心”。法律则从一个较高的层面来威慑人心,使其不敢挑战公认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准则,否则就会受到相应的处罚。两者强调的内容和遵从的依据都不一样,道德倾向于“自觉”,而法律则倾向于“震慑”,所以一定意义上法律也是“最低的道德”。只有在道德无法有效发挥作用的时候,法律才会出马。具体来说,今天我所谈及的话题还未上升的法律的高度,依然是道德范畴当中的事情,因为道德并无强制的惩罚手段,所以依然还是需要通过事件当事人本身的自我约束来实现。但他们就是不自我约束,就是这样心安理得、自以为是,那又该怎样?确实让人头疼。我思来想去,有两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其一,对尚在可容忍范围内的冒犯,我们大可一笑置之,不必计较。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受到一些轻微的冒犯,比如被人踩了一脚、被人白了一眼,再比如被邻居家的狗吓了一跳、被旁边的汽车别了一下等等,对于这些非刻意而为之,又没有针对性的行为,我们一定要拿出修养来,做出格局来,不要和他们一般见识。事实上,过分的吹毛求疵也是公德心缺乏的表现之一,而大度则是人类的优秀品格之一。所以,修身养性,宁静致远,不与肖小为伍,不和人渣比身!

其二,对不堪忍受之冒犯,我们则需要审时度势,相机而动。这就是个有深度的话题了,所谓审时度势,是需要我们冷静的分析彼时的境况,若我们有十足把握能够掌控局面,则一定不要对冒犯妥协,一定要坚定且合理的进行回击,不可助长其嚣张气焰;但倘若我们对此无能为力,也不妨忍耐一下,远者有当年韩信之胯下之辱,近者有赵律师那日之落荒而逃。虽丢人败兴但也算保全其身了,没办法,面对强权,有时候就得忍着,古今皆如此!

最后,建议大家每日三省吾身,修身养性,不苟且,也不冲动!